本文共 731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。
麦客:流动的替别人割麦子的人。在中国北方(陕、甘、宁),由于各地麦子成熟时间的差异,一些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,换取收入。这些人大多体力较好、技术过硬、勤奋肯干,这些人被称为麦客。
如今手工割麦毫无优势,狭窄的山坡地块是麦客最后的阵地,一天劳动10小时,每人割1亩多地,最多收入200元,
麦田主人说:“现在最高的收割机才是100块钱,你要200,哪有那个价钱”
麦客说:“那收割机是机器,那油一加噔噔噔噔跑了,那人才一把一把割的”
麦田主人说:“市场根本没有这个价钱”
割麦10多天,组队的10麦客收入微薄,无麦可割。
挖藕人:顾名思义,挖藕人就是将莲藕从泥中挖出来的职业劳动者。
作为职业挖藕人,每年可能要只身出门7个月,采藕的季节,他们就从老家安徽赶到有藕的地方。较高的人工报酬(由于藕在淤泥中,且挖出的藕的品相很重要,目前还没有机器可以代替人工)使得他们愿意从事这个艰苦的工作。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,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,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,藕的价格就会涨。
整整一湖的莲藕还要采摘5个月的时间,在嘉鱼县的珍湖上,300职业挖藕人,每天从日出延续到日落,在中国遍布淡水湖的大省,这样场面年年上演。
以上两个场景来自舌尖上的中国,这两个场景我觉得可以作为“应届毕业生如何职业规划”的答案,你觉得列?
2014/07/08更新
昨天看到CCTV10 科教频道,发现挖藕人也有失业危险,替代他们的不是机器,而是技术
在节目中,介绍了菜农种藕,到了丰收的时节,直接拿高压水枪对藕田进行冲刷,藕就直接浮出水面,很神奇吧,奥秘是,在播下藕种之前,先在藕田铺一层厚塑料,塑料上再铺一层木板,再铺泥土,并放下藕种,这样水枪就可以直接冲出藕了,技术提高生产力。
转载地址:http://tuxql.baihongyu.com/